对于风景名胜来说,存在于世的标志之一,是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诗文。比如《黄鹤楼》《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庐山谣》《题八咏楼》等。
这个待遇,五百滩也有,而且,不止一首哦。古代诗人写的题为《五百滩行》或《五百滩谣》的诗,据不完全统计有四首,名字类似,内容却各有不同。
这么多诗,足以搞一个“五百滩组合”了,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写了些什么。
陈上治版《五百滩行》写出行之险
“五百滩组合”的一号选手《五百滩行》,作者是陈上治,此诗见于《武川诗钞》一书。
《武川诗钞》是清代光绪年间编辑的一部诗歌集,里面的诗,要么是武义人写的,要么是外地人游历武义或在武义居住期间所作。
我们今天能看到这本书,首先要感谢清代的武义文献学家何德润。他是个读书爱好者,因为太爱读书,被邻居取了个“食字虫”的外号。尽管他16岁就中了秀才,36岁时还在浙江省的“拔贡”中考取第一名,但他一辈子都没有当官,主要原因是没钱,他自己解释是“旅资无着”“家务繁重”。虽然没有出仕,但何德润编了许多书,比如《武川备考》《武川文钞》《武川诗钞》《尊圣录》等,共计200多卷,为武义留下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
原本《武川诗钞》已经散佚,浙师大黄灵庚教授在主编《重修金华丛书》时,在上海图书馆找到第一卷至第十三卷,在金华市博物馆找到第十四卷至第十七卷,将两者合二为一,影印出版。
2019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浙师大陈玉兰教授主编的《武义文献丛编·何德润卷》,该书对何德润编写的所有书籍作了整理,加了标点。这才让今天的我们欣赏到陈上治这首《五百滩行》。
全诗如下:
彩虹倒影落双溪,溪水盈盈绿拍堤。群峰一束陡作势,五百滩流声向西。声声相属何时已,一步一滩滩一里。乱石嵯岈不肯容,奔湍怒激疾于矢。篙师到此群喧豗,惊心如过滟滪堆。千篙相攒力已瘁,船底犹走晴天雷。几番转气转辟易,往来牵挽劳络绎。轻舟才上百重滩,远缆已到双溪驿。人道舟行上水难,我言上水舟易完。人生涉险在知险,漫羡顺流如飞翰。君不见,五百滩头水如泻,来舟欲上去舟下。与君试登玄畅楼,看此上滩下滩者。
这首诗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画面。接下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群峰的陡峭和溪流的湍急。五百滩的流水向西而去,声声相接,仿佛永无止境。船行其中,每走一步就遇到一个滩头,每过一个滩头行进一里。后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溪流的险恶,乱石嶙峋,水流湍急,如同飞矢一般疾驰。船夫行到此处都感到不安,如同经过滟滪堆一般。滟滪堆是长江三峡的一处著名险滩,这里用其比喻五百滩的险恶。“千篙相攒力已瘁,船底犹走晴天雷”两句,写船夫们用尽全力撑船,船底摩擦到石头,发出类似晴天打雷的巨大响声,这正是五百滩别名“磨船滩”的写照。
诗的结尾,作者讲了自己五百滩之行的感慨:虽然人们都说逆水行舟难,但只要知道风险,逆水行舟也并不难。人生的困难在于能否明了并应对风险,而不是一味地羡慕顺流而下如同飞鸟般轻松。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赵剑波觉得,结尾几句正是此诗点睛之笔,作者站在虚拟的高空,看“五百滩头水如泻,来舟欲上去舟下”,淡看潮起潮落,体会人世沧桑,表现出这位名字未载于史册的清末秀才的品格意趣。
bob体育平台下载:作者陈上治,如今已经找不到什么资料,只知道他字率祖,武义人,当时是一名生员。《武川诗钞》里还有陈上治的其他作品,从《蜡屐亭》一诗中“吾爱阮遥集”可以看出,他的偶像是晋代的阮孚(字遥集)。阮孚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之子、东晋开国元勋,却弃官隐居武义,以放纵不羁、酷好饮酒著称。陈上治那么喜欢阮孚,大概也是这样性格的人吧?
叶青钱版《五百滩谣》写过滩之难
“五百滩组合”的二号选手《五百滩谣》同样出自《武川诗钞》,作者叶青钱。
叶青钱的资料稍多一点,据何德润的《武川备考》记载,叶青钱是清朝光绪年间贡生,而且是壬辰年间(1892)的岁贡。
我们都知道,清代要考进士得先考举人,要考举人得先考秀才。读书人能够考上进士举人的少,秀才通过选拔成为贡生,就能担任七品及以下品级官员。贡生分为五种: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各有不同的选拔方式,其中岁贡的资格完全靠论资排辈,比如《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9岁中秀才,但之后一直没考上举人,直到72岁才排队当上了一名岁贡。叶青钱也是岁贡,看来也像蒲松龄一样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在这个过程中,他写了一些诗,结集为《金鞍山房诗草》一书。《武川诗钞》中,叶青钱的诗不少。
叶青钱还曾经历过一件大事。光绪十二年(1886)冬,金华知府陈文騄命人修葺明招山上的吕祖谦墓和明招山讲院,石匠挖出一块石碑,打算在上面雕花,被来吕祖谦墓祭拜的当地读书人阻止。从石碑残存的字迹看,这块碑应是朱熹手书的吕祖谦墓碑。叶青钱就是当时那些读书人中的一个。
叶青钱版《五百滩谣》全诗如下:
一滩未过一滩起,一滩一滩相逦迤。舟人云此五百滩,险阻艰难不可拟。沉者如伏蛟,滔滔水势相混淆。浮者如结阵,磷磷沙石露锋刃。或浮或沉各不同,我舟恰到石缝中。当头拦阻不得进,舟人到此技亦穷。辘轳转缚牵百丈,前推后挽波中荡。我闻舟人号呼声,船头惊顾汗沾颡。呜呼!垂堂不坐古戒之,不履危险那得知。从今经过此滩后,始识平居安乐时。
诗歌开篇即点出五百滩的险峻,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船只经过之难描绘得栩栩如生。当船只被巨石阻挡,无法前进时,行舟者只能依靠人力,借助辘轳和长绳,前推后挽,在波涛中艰难挣扎。行舟者的呼喊声,让诗人感到心惊肉跳,不禁汗流浃背。诗人引用古训“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警示人们要防范危险;但同时也指出,只有真正走过危险的路,才能体会到安乐的价值,展现了独特的哲理思考。
张可宇版《五百滩行》写滩之壮美
“五百滩组合”的三号选手《五百滩行》出自《两浙輶轩续录》,作者张可宇。
说起《两浙輶轩续录》,就得先说《两浙輶轩录》。“輶轩”为古代使者之车,《两浙輶轩录》的编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浙江学政阮元,因书中内容是自己在浙江督学的时候坐车到处采风得来的,所以取了这么个名字。该书于嘉庆三年(1798)定稿,共收录浙江3000多位诗人的9000多首诗。
到清朝光绪年间,浙江提督学政潘衍桐续编了这本书,取名《两浙輶轩续录》,收录了浙江5300多位诗人的15000多首诗,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
张可宇的资料也不多,只知道他字蔼堂,浦江人。喜欢读书,也喜欢弹琴,特别喜欢作诗,因为“苦吟”经常累到生病。他的诗结集为《琴轩鼠璞诗》一书。
张可宇版《五百滩行》全诗如下:
君不见,危滩最数瞿塘峡,峭石嶙峋刀剑插。又不见,虔州竞说十八滩,过客闻之心胆寒。何处有滩须用众,行舟更觉如山重。山不易拔鼎难扛,半千人来竞喧哄。通济桥下水漫漫,双溪水入沙激湍。谪仙自昔有题咏,此处相传五百滩。我来滩下时荡桨,几见潮头高十丈。并无顽石怒如虎,亦非滟滪大于象。两浙山川足幽趣,严濑风帆蔚云树。舵工安稳沙水白,此滩之险在何处。临风长啸问江神,江神默默空烟津。得非巨舰昔过此,舟落漈中扶不起。一时父老竞流传,名实相乖良有以。质之江神然不然,夜梦神来向我言。坎德吾所司,变态异今古。小姑彭郎事易诬,黄公惶恐讹如许。万顷池非纳万川,九折泉宁分九股。蠡测焉知海水宽,井窥毋乃同胶柱。我闻此语豁然醒,滩乎滩乎适我情。乘风直放扁舟去,万里清江秋月明。
诗的开篇,张可宇以瞿塘峡和十八滩为引子,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这些地方的险峻和令人胆寒的氛围。接着,他笔锋一转,将焦点转向五百滩,通过描绘行舟艰难和人们的喧嚣,生动地再现了过五百滩的艰险。
然而,随着诗人对五百滩的深入观察,他发现这里的景色并非险恶,而是有着幽趣,风帆壮丽,沙水清澈。他开始质疑五百滩的险峻之名,并向江神发问。
江神以“坎德吾所司,变态异今古”回答,表达了自然之力的多变和无常。接着,诗人讨论了地名的以讹传讹问题,表达对“五百滩”之名的疑惑。
从水文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五百滩在婺江发大水的情况下和一段时间不下雨的情况下有着巨大的区别,张可宇是浦江人,来金华城时见到的是平静美丽的五百滩,因此对于传说有了疑惑,但他又对此进行了思考,认为自己看到的不一定是全貌,既然如此,他就不再被五百滩的险峻之名所困扰,而是去享受清江秋月的美丽,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超脱。
王锡享版《五百滩行》记拉纤之状
“五百滩组合”的四号选手《五百滩行》同样出自《两浙輶轩续录》,作者王锡享。
王锡享的相关资料也很少,字德馨,号可亭,是永康人,同样是一名“岁贡”,诗文结集为《可亭诗草》。
王锡享版《五百滩行》全诗如下:
舟行婺城西,一水平于砥。溯流风横斜,浪纹细裁绮。讵奈滩清浅,回环杳无倚。沙砾殊磷磷,石骨露齿齿。细若攒钉锥,密若排铁嘴。盘涡力把舵,曳牵不过咫。推后以挽前,顾此役于彼。五百齐轰呼,欢声乱人耳。相望指顾间,势抵几百里。捧缆两岸奔,崛强犹未止。篙工波折劳,出险一舟喜。轧轧橹声催,城头暝烟起。
昨至金华渡,回溪水如练。利涉假方舟,行似去弦箭。何为石参差,冲激势未便。盘攫蛟龙伏,蹲踞虎豹变。滩光浅且清,直欲凌波面。行客色既惊,舟工神亦眩。急篙探石罅,把舵随涡旋。牵者厉前茅,推者竭后殿。相将五百人,肩缆敢言倦?批却趁波流,欢呼震雷电。沙石妙迁移,浪花乱飞溅。篙子运神机,谁云殊不羡?航舟至中流,帆拥长风扇。咿哑橹声催,山林倏隐见。入险复出险,几若膺天眷。就泊群鸥翔,告劳炊夕膳。
诗人首先描绘了一片平静的水面,但随后便遇到了蜿蜒曲折、沙砾满布的五百滩。这里沙滩和石头都异常坚硬,形状各异。水流回旋,力量强大,使得行舟变得异常艰难。船夫必须竭尽全力,前拉后推,才能应对这些险滩。诗人用“五百齐轰呼,欢声乱人耳”来形容这种繁忙和喧闹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行舟过滩的艰难。
诗人还描绘了船夫的辛苦和劳累,即使如此,他们仍充满乐观和坚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当舟船终于驶出险滩,诗人用“入险复出险,几若膺天眷”来表达庆幸和感激。他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也赞美了船夫的勇敢和坚韧。船停泊后,他看到群鸥飞翔,享受着宁静的傍晚,也象征经过努力得到的宁静和满足。
这首诗的珍贵之处在于为我们留下了“舟行挽纤五百人方可渡”的真实场景。借助诗人之笔,今天的我们终于能够了解到,当初那些纤夫和船夫在经行五百滩水域时有多艰难,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史海钩沉,如今的我们从典籍中找到前人写五百滩的这些诗作,不禁动容:五百滩有幸,一方水土总是与其周边的人们保持着深深的情感联结。
?转自《金华日报》,2024年5月7日A7版,记者 金璐/文 陈少华 黄泽振/摄